1、硬件内容包括信号处理器、存储器、通信模块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内容。相比于一般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而言,嵌入式系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, 它不能实现大容量的存储功能,因为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大容量介质,大部分采用的存储介质有E-PROM、EEPROM DENG等, 软件部分以API编程接口作为开发平台的核心。
2、这一阶段嵌入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是:出现了大量高可靠、低功耗的嵌入式CPU(如Power PC等),各种简单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始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。此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虽然还比较简单,但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兼容性和扩展性,内核精巧且效率高,主要用来控制系统负载以及监控应用程序的运行。
3、嵌入式微处理器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,其间经历了SCM、MCU、网络化、软件硬化四大发展阶段。SCM阶段:即单片微型计算机(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)阶段,主要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探索阶段。Zilog公司Z80等系列单片机的“单片机模式”获得成功,走出了SCM 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。
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如下:第一代计算机(1945-1955):真空管和插件板 40年代中期,美国哈佛大学、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、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些人使用数万个真空管,构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,开启计算机发展的历史。
同时性,计算机系统能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;独立性:用户和用户之间都是独立操作系统的,在同时操作时并不会发生冲突,破坏,混淆等现象;及时性:系统能以最快的速度将结果显示给用户。
更早以前是16位的windows1,直到推出windows95 。1 的图形用户界面(gui)是现代windows gui 的祖先。但其api不支持许多操作系统的关键特性,比如真正的多任务、对大的平面地址空间的内存管理以及安全性。再往回到20世纪80年代初,可以认为dos是原来的“ibm pc”操作系统。
手工操作(无操作系统)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--20世纪50年代中期,还未出现操作系统,计算机工作采用手工操作方式。手工操作方式两个特点:(1)用户独占全机。不会出现因资源已被其他用户占用而等待的现象,但资源的利用率低。(2)CPU 等待手工操作。CPU的利用不充分。
开启计算机发展的历史。这个时期的机器需要一个小组专门设计、制造、编程、操作、维护每台机器。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,通过插板上的硬连线来控制其基本功能。
1、嵌入式开发从下到上分为:嵌入式硬件开发、嵌入式驱动开发、嵌入式系统开发、嵌入式软件开发。嵌入式硬件开发:熟悉电路等知识,非常熟悉各种常用元器件,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设计的开发能力。
2、汽车嵌入式开发:涉及汽车电子系统的嵌入式开发,包括引擎控制单元(ECU)、车载娱乐系统、安全系统、驾驶辅助系统等。目标是提高汽车性能、安全性和用户体验。工业控制嵌入式开发: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的嵌入式开发,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(PLC)、传感器网络、工业机器人等。
3、嵌入式linux上层应用,包括QT的GUI开发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 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嵌入式目前主要面向的几个操作系统是,LINUX,WINCE、VxWorks等等 Linux是开源免费的,而且其源代码是开放的,更加适合我们学习嵌入式。
1、与通用操作系统不同,实时操作系统注重的不是系统的平均表现,而是要求每个实时任务在最坏情况下都要满足其实时性要求,也就是说,实时操作系统注重的是个体表现,更准确地讲是个体最坏情况表现。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一般不提供操作命令,它通过系统的调用命令向用户程序提供服务。⑦固化代码。
2、嵌入式操作系统会为了外部的事情而终止内部的一切事情,为更重要的事情服务。而通用操作系统则没有这样的特殊设计,有可能由于系统的一些任务而阻止相应中断,对中断置之不理。并且多久后能够相应也不确定,而嵌入式操作系统就能够确定一定的时间范围能。起码理论上已经可以。
3、嵌入式系统(简称“嵌”)和通用计算机(简称“通”)的主要区别包括以下几点:形式与类型 “通”:实实在在的计算机。
4、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特定应用的嵌入式CPU与通用型的最大不同就是嵌入式CPU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设计的系统中,它通常都具有低功耗、体积小、集成度高等特点,能够把通用CPU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,从而有利于嵌入式系统设计趋于小型化,移动能力大大增强,跟网络的耦合也越来越紧密。